戶外運動戴口罩不想頭暈目眩、呼吸急促 注意「5大重點」做好自我保護

為免新冠病毒感染風險 戶外運動不只戴口罩還要多帶一個備用

2021.07.30【元氣gogo 編輯部/整理報導】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為減少與他人的接觸,許多人改變習慣由戶外運動轉而居家運動,然而這些居家運動,對於喜歡戶外的民眾常會覺得意猶未盡。

由於COVID-19屬於可經由人與人接觸、飛沬、環境等媒介傳播的疾病,佩戴口罩可以減少運動中COVID-19病毒的飛沫與可能的氣溶膠傳播風險,但戴口罩運動實在不舒服。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民眾若要到戶外運動,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已成為保護自己和他人避免感染COVID-19的必要條件。為了兼顧防疫與運動安全,提供在戶外佩戴口罩運動的5個重點:

建議選擇透氣材料製成的口罩,出門前多帶一個口罩備用,若口罩濕掉需要適時的更換。(圖片來源/pixabay.com)

1.選擇透氣口罩:夏天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運動,臉部水蒸氣與汗水會使口罩防護的時間縮短、口罩與臉部密合度變差。建議選擇透氣材料製成的口罩,出門前多帶一個口罩備用,若口罩濕掉需要適時的更換。

2.調整運動強度:以低強度活動開始,或比平常更低的強度進行運動,再視個人體能狀況逐漸增加活動的類型、強度及次數,避免超出個人的負荷。

3.注意個人症狀:若出現暈眩、頭暈和呼吸急促症狀,建議應停止運動。若症狀持續未消失,應休息並取下口罩。

4.評估身體狀況:若有肺部相關疾病,應事先諮詢專業醫師的運動建議。

5.避免熱傷害:選擇透氣排汗衣物並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間太陽直曬時間,每小時補充2至4杯水(1杯240c.c.)。

國民健康署呼籲,從事各項運動或身體活動時必須符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社交距離指引,在非特定人場所,室外的社交距離至少1公尺,室內至少1.5公尺。因此建議,在國內疫情警戒降級時,國人應在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的原則下,依疫情指揮中心規範適時佩戴口罩從事運動健身,以達到運動促進健康之目標。

從事各項運動或身體活動時必須符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社交距離指引,在非特定人場所,室外的社交距離至少1公尺,室內至少1.5公尺。(圖片來源/pixabay.com)

更多元氣gogo文章:
▸壓力導致的白髮可逆轉 紓壓有助恢復原來髮色但自然老化不算
▸盛夏芒果生產旺季 好好享用當季芒果帶給健康的7個好處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