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超過8成有幽門桿菌感染問題 揪出胃癌危險因子做胃鏡可早期發現

罹患胃癌者超過8成有幽門桿菌感染問題 揪出胃癌危險因子做胃鏡可早期發現

2021.10.02【元氣gogo 編輯部/整理報導】知名武俠導演張鵬翼驚傳於9月24日因胃癌病逝,享壽80歲。消息傳出後令外界震驚與不捨,不少影迷也為此感到惋惜。根據衛福部統計,胃癌目前在國人10大癌症死因排名第8名,台灣每年新增3,500至3,800名胃癌發生案例,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特別提醒民眾,罹患胃癌者有超過8成都有幽門桿菌感染問題。

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年齡族群,男性居多,且年長者罹患萎縮性胃炎機率較高,而萎縮性胃炎被認為與胃癌有關聯。(圖片來源/pixabay.com)

幽門螺旋桿菌 已列為第1類致癌物

1994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把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1類的致癌物,主要經糞、口傳染,民眾因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分泌出破壞胃黏膜保護功能的物質,使得胃容易發生各種病變,常見病症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炎等,而胃癌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嚴重的併發症。

梁程超副院長表示,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年齡族群,男性居多,且年長者罹患萎縮性胃炎機率較高,而萎縮性胃炎被認為與胃癌有關聯。因胃酸分泌量較少,當胃部黏膜發炎受損並且持續反覆進行,長久下來,胃腺體會逐漸消失或者被小腸型的上皮細胞所取代,導致萎縮性胃炎及小腸化生發生,後續也有很大的機率會進而發展成胃腺癌。

梁程超副院長也指出許多人排斥做胃鏡,但若有胃癌危險因子,做胃鏡是早期發現胃癌的唯一方法。(圖片來源/pixabay.com)

若有胃癌危險因子 做胃鏡是早期發現胃癌的方法

也提醒民眾若發現感染幽門桿菌,務必聽從醫師建議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消化性潰瘍及功能性胃部不適、更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另外,要降低胃癌的發生還是必須從生活做起,均衡飲食、多吃蔬果、少加工食品、醃漬物及燒烤,並且養成良好生活作息,注意胃部警訊,例如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

梁程超副院長也指出許多人排斥做胃鏡,但若有胃癌危險因子,做胃鏡是早期發現胃癌的唯一方法。目前無痛腸胃內視鏡技術普遍且成熟,過程舒適且安排一次還可同時檢查到食道、胃、腸道。一般非高危險群民眾,40歲成人健檢時可考慮為自己安排做第一次胃部內視鏡檢查,後續再依照檢查情況安排後續定期檢查。若有抽菸習慣或家族胃癌史及高風險族群建議提早為自己安排胃部健康檢查及務必做到定期篩檢,才能保胃健康!

更多元氣gogo文章:
▸壓力導致的白髮可逆轉 紓壓有助恢復原來髮色但自然老化不算
▸每天5份蔬果可延年益壽 但並不包含澱粉類蔬菜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