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血壓飆升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早晚測量血壓還不夠!必須連續7天且每次量2遍才準確

氣溫驟降血壓飆升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早晚測量血壓還不夠!必須連續7天且每次量2遍才準確

2021.11.25【元氣gogo 編輯部/整理報導】近來氣溫持續下探,入冬天氣多變化,低溫與溫度驟降都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因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之發生的機會。國民健康署提醒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及長者,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自己認為沒有明顯不舒服症狀,惟有透過「定期量血壓」清楚掌握血壓狀況,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為了要讓更多民眾注意到自己的血壓,如何正確測得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持續推廣居家血壓量測及722原則。(圖片來源/國民健康署提供)

遵守722守則 血壓變化好掌握

血壓不是固定的數值,會隨著時間、情緒、季節有些許變化,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當血壓達130/85 mmHg即有偏高情形,140/90 mmHg以上就代表有高血壓,而且高血壓可能造成很多後遺症,會影響到腦部、心臟、腎臟和眼睛等。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高憲立醫師表示,很多人到醫院看病時才順便量血壓,這只能表示當時的血壓,並不是長期的血壓狀況,而且民眾到了醫院通常比較緊張,血壓會升高,恐怕不準確。

為了要讓更多民眾注意到自己的血壓,如何正確測得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持續推廣居家血壓量測及722原則:

「7」:連續7天量測。

「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

「2」:每次量2遍,可以清楚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

生活型態要改變 血壓就不會變變變

高血壓的成因是多面向性的,包括:環境因素,體重過重、攝取過多的鹽分與酒類、缺乏適量的運動等。

國民健康署提醒,若有高血壓家族史,又屬肥胖體型,建議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習慣,更要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如採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的飲食、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對於罹患慢性疾病患者及長者,血壓控制更為重要,除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外,更需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

高血壓的成因是多面向性的,包括:環境因素,體重過重、攝取過多的鹽分與酒類、缺乏適量的運動等。(圖片來源/pixabay.com)

天冷保暖要確實 若有徵兆速就醫

因應溫差變化大的天氣,提醒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及長者,外出要穿戴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務必做好禦寒保暖的工作,防止因溫度差異太大或低溫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撥打119就醫。

更多元氣gogo文章:
▸壓力導致的白髮可逆轉 紓壓有助恢復原來髮色但自然老化不算
▸每天5份蔬果可延年益壽 但並不包含澱粉類蔬菜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