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該邊腫塊從「小蘋果」變「大水梨」! 竟是「嵌頓性腹股溝疝氣」合併小腸阻塞、急性腎衰竭

他該邊腫塊從「小蘋果」變「大水梨」! 竟是「嵌頓性腹股溝疝氣」合併小腸阻塞、急性腎衰竭

2021.12.23【元氣gogo 編輯部/整理報導】55歲的莊先生,在幾年前發現自己的「該邊」有小腫塊,但只要推一下腫塊就會消失在腹部,所以不以為意,直到突然發生持續噁心、嘔吐,且「小腫塊」長大至約10公分小蘋果的大小,因為發現時仍可再推回腹部,因此當時即使感覺不對勁也沒有立刻就醫,沒想到3天後「小蘋果」快速長大,且莊先生發生呼吸困難、無法正常進食與排尿,才趕緊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急診就醫。

黃善鴻醫師指出,透過電腦斷層顯示兩腿間的突出物為巨大的嵌頓性腹股溝疝氣。(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提供)

嵌頓性腹股溝疝氣合併小腸阻塞、急性腎衰竭 險終身洗腎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外科醫師黃善鴻表示,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病人的右側腹股溝腫塊直徑達15公分,診斷為「嵌頓性腹股溝疝氣」,且合併小腸阻塞、急性腎衰竭,小蘋果已經變成大水梨了,要趕快手術處理。

該名患者經緊急接受腸道沾黏分離手術與疝氣修補手術後恢復良好,腎衰竭已自行改善,也免於終身洗腎, 10天之後即順利出院,並且開心表示總算擺脫小蘋果。

該邊腫塊「小蘋果」變「大水梨」! 竟是「嵌頓性腹股溝疝氣」合併小腸阻塞、急性腎衰竭 險終身洗腎
「嵌頓性腹股溝疝氣」,且合併小腸阻塞、急性腎衰竭,小蘋果已經變成大水梨了,要趕快手術處理。(圖片來源/pixabay.com)

疝氣又稱「墜腸」、「脫腸」 任何年齡層都會發生

黃善鴻醫師說明,疝氣就是俗稱的「墜腸」、「脫腸」,是常見的外科疾病,是當身體突然用力時,造成器官或組織移動到不正常的位置所造成,一般外觀會有突起,特別是在久站、運動或肚子用力後更加明顯。

疝氣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會發生,包括嬰幼兒至老人,但常見發生的族群為男性、年長者、慢性咳嗽或長期便秘者,及有疝氣家族史、懷孕女性、曾發生疝氣者。

腸道卡在疝氣囊裡,血液因無法順利傳送,可能造成器官組織缺血或壞死,形成「嵌頓性腹股溝疝氣」,病人此時會有肚子疼痛、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圖片來源/pixabay.com)

疝氣可能危及性命 尤其壞死的腸道容易導致腸穿孔

疝氣發生的形態與手術治療方式略有不同,初期通常可將突起部位推回腹腔,但若久未處理,又或者若器官組織掉落卡住的位置較特別,可能危及性命。

例如腸道卡在疝氣囊裡,血液因無法順利傳送,可能造成器官組織缺血或壞死,形成「嵌頓性腹股溝疝氣」,病人此時會有肚子疼痛、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感到相當不適。

尤其壞死的腸道容易導致腸穿孔、腹腔感染,造成病情加重,最嚴重可能導致敗血症、穿孔性腹膜炎、休克、死亡,嚴重危及生命,是腹部的急症,需要立即手術。

曾有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腹部疼痛是疝氣,也沒有就醫尋求診斷,而是自行吃止痛藥,但由於止痛藥僅能止痛,並無法修復已變脆弱的腹壁結構,也無法改善病情,當送醫時已延誤就醫時機。(圖片來源/pixabay.com)

不知腹部疼痛是疝氣 延誤就醫竟切除部分腸道

黃善鴻醫師分享,曾有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腹部疼痛是疝氣,也沒有就醫尋求診斷,而是自行吃止痛藥,但由於止痛藥僅能止痛,並無法修復已變脆弱的腹壁結構,也無法改善病情,當送醫時已延誤就醫時機,嚴重至需要進行緊急手術,此時已需切除部分腸道,並可能導致短腸症候群而影響食物吸收或腹腔沾黏引發腸阻塞復發。

因此,黃善鴻醫師提醒,若身為高危險群,且有發現股溝「該邊」處有異常突起時,應就醫尋求詳細診斷。目前因為醫療與醫學材料的進步,有許多人工腹膜補強手術,包含傳統手術與腹腔鏡手術可供病人選擇,盡早就醫與治療,可改善症狀與避免併發症,維持好的生活品質。

更多元氣gogo文章:
▸壓力導致的白髮可逆轉 紓壓有助恢復原來髮色但自然老化不算
▸每天5份蔬果可延年益壽 但並不包含澱粉類蔬菜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