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會影響身體多久?你該認識的新冠病毒後遺症「Long COVID」 高風險族群尤其注意!

新型冠狀病毒會影響身體多久?你該認識的新冠病毒後遺症「Long COVID」 高風險族群尤其注意!

2021.12.29【元氣gogo 編輯部/整理報導】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球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的人已突破2.5億人,即便是在疫情較輕微的台灣,迄今也累計超過1萬6千名病例,並造成8百多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感染者約有80%至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3至4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4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現象。

新冠肺炎染疫後4 仍然持續有症狀即Long COVID

Long COVID,最初來自1位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在自己推特上創造的主題標籤(#hashtag),用來描述自己染病復原後持續的症狀,透過社群軟體傳播而廣為人知,隨著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類似的病例報告發佈,國外的醫學專家也正式將感染病毒4周後仍然持續有症狀的現象,命名為「Long COVID」。

目前Long COVID尚無正式的中文翻譯,可以理解為「新冠病毒後遺症」。過去醫界已經知道有少數病毒感染患者會留有長期倦怠的後遺症,只是最近從來沒有像新冠肺炎如此大規模的病毒疫情,預期將有大量的長期症狀患者,勢必對醫療體系造成衝擊。

國外的調查報告發現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比例至少有10分之1以上。(圖片來源/pixabay.com)

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比例 至少有10分之1以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書綸表示,國外的調查報告發現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比例至少有10分之1以上,在某些住院患者的統計甚至高達8成,最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人,兒童患者很少見。

倦怠、頭痛、記憶衰退等長期症狀 與變異株關聯性待釐清

這類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可謂五花八門,涵蓋身體各器官系統,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為倦怠、頭痛、咳嗽、呼吸喘、認知功能惡化(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味覺異常。張書綸指出,新冠病毒後遺症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變種病毒株與長期症狀的關係也有待釐清。

這類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可謂五花八門,涵蓋身體各器官系統,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為倦怠、頭痛、咳嗽、呼吸喘、認知功能惡化(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味覺異常。(圖片來源/pixabay.com)

新冠病毒後遺症的治療 仍然以支持性療法和復健為主

目前新冠病毒後遺症的治療仍然以支持性療法和復健為主,新冠肺炎患者在染病4周後若有持續性的症狀,應就醫進一步檢查,了解身體不適的原因、並評估是否有其他症狀類似的可治療疾病。

高齡長者、介於560歲的中年婦女等 是高風險族群

張書綸提醒,初步資料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長者、介於5、60歲的中年婦女、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和染病初期出現多重(5個以上)症狀的患者。

近來國內疫情趨緩及媒體廣泛報導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導致部分民眾施打疫苗意願下降,雖然突破性感染案例頻傳,現行疫苗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仍然令人放心。(圖片來源/pixabay.com)

疫情還尚未看到盡頭 接種疫苗、落實防疫提升個人防護力

近來國內疫情趨緩及媒體廣泛報導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導致部分民眾施打疫苗意願下降,雖然突破性感染案例頻傳,現行疫苗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仍然令人放心。

張書綸呼籲,對於自己是否適合施打疫苗的民眾如有疑慮,請諮詢熟悉自己病況的醫師,聽取專業建議,在疫情還遠遠看不到盡頭的時代,接種疫苗、落實防疫措施,才能活得健康且自在。

更多元氣gogo文章:
▸壓力導致的白髮可逆轉 紓壓有助恢復原來髮色但自然老化不算
▸每天5份蔬果可延年益壽 但並不包含澱粉類蔬菜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