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衛生福利部與外交部共同主辦的2021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Global Health and Welfare Forum in Taiwan),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台北市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今年論壇主題定為「永續社會(Sustainable Society)」。
每月彙整: 十月 2021
擔心宅在家體重爆表? 國健署提供居家6式燃脂運動輕鬆做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8歲至64歲成人每週需進行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國民健康署提供6式燃脂運動影片,讓年輕人在家隨時可以開機暖身後訓練減脂增肌。
接種COVID-19疫苗後會誘發癲癇發作? 關於癲癇患者施打疫苗停看聽
日前新聞報導,有民眾疑似因為注射COVID-19疫苗後誘發癲癇發作。之後,便有癲癇患者於門診時,憂心忡忡地詢問,是否能夠注射疫苗?注射後是否會惡化其癲癇的控制?
女性更年期缺少雌激素保護三高慢性病恐上身 腰圍大於80是警訊
女性50歲以後,腰圍過粗比率超過6成,若是腰圍超過理想範圍(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即代表腰圍過粗,表示腹部脂肪組織堆積而影響身體代謝,因而使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風險。
腰果令人驚訝的健康7大益處 每周吃4次堅果可降低37%心臟病風險
事實上,吃適量的腰果或將腰果添加到沙拉和其他膳食中,可以幫助輕體重、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等。
寶寶歪頭斜頸好萌? 嬰幼兒「先天肌肉性斜頸」別錯過黃金復健期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欣頤表示,嬰兒斜頸排除腦部損傷導致的斜頸外,大多數先天性斜頸是良性的胸鎖乳突肌肉緊張造成。
糖尿病友應養成監測血糖習慣 不只要注意高血糖更應避免低血糖發生
低血糖症狀包括:心悸、手抖、冒汗、飢餓、頭暈、注意力無法集中、意識混亂、行為改變、昏迷、抽搐、甚至死亡等。
訓練有素的癲癇警報犬 可在癲癇發作前1小時提醒主人降低受傷或猝死風險
對於患有難以控制的癲癇症的人來說,他們應該擁有一隻訓練有素的癲癇警報犬,這將降低受傷或猝死的風險。未來也可以將其研發成一種電子設備,用來預測癲癇發作。
延後退休時間有助於老年人保持頭腦的敏銳度 可能減低罹患失智症風險
平均而言,在61至67歲之間退休組的認知分數下降了約1分;研究人員估計,延遲退休可以減少3分之1的認知分數下降,而且這樣的好處可以在退休後至少持續5年。
粉紅10月國際乳癌防治關懷月 揪出早期乳癌4種乳房篩檢非知不可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關懷月,根據國健署公布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8年診斷出1萬4214名乳癌個案,平均約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