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上來說,過敏性鼻炎為風邪或寒邪侵入人體並長期潛伏於體內,因此遇冷風或進出冷氣房易發作,中醫治療為「驅邪扶正」,先以解表藥將風寒邪氣趕出體外,再加以補益藥扶養正氣,提升免疫力,減少過敏再發。
分類彙整:樂活養生
天氣冷颼颼如何做好保暖? 國健署提醒起床、飲食、運動、服藥、血壓、睡眠6方面這樣做不NG
又到了歲末年終之際,面對低溫來襲,冷颼颼的天氣,選擇保暖的方式無奇不有,然而不適當的NG行為,當心危險上身!
年長者倒縮、駝背應提高警覺小心骨鬆找上門! 保「密」防「跌」從日常生活做起
年過半百,骨質密度剩多少?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20至30歲前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若骨量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會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導致骨頭脆弱易斷,因而增加骨折風險。
能發熱的熱敷墊、電熱毯都能拿來熱敷嗎? 專業物理治療師教你如何正確使用熱敷墊與電熱毯
每當寒風颼颼吹,您的身體是不是就開始痠痛?適當使用熱敷墊,可緩解身體疼痛不適,但若使用錯誤,很可能導致燙傷或加重不適!
低溫來襲嗜吃麻辣鍋小心潛藏中風未爆彈! 醫師警告:這些族群血壓控制不當恐釀致命危機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提醒,冬天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尤其要注意預防中風及心肌梗塞,尤其又是以年長者、心血管疾病者及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族群。
寒冬泡湯注意事項整理包!心臟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泡湯 國健署提供健康泡湯6大提醒
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若想泡溫泉最好先諮詢個人醫師。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民眾要攜帶健保卡與緊急用藥,泡湯最好有親友陪同,避免單獨泡湯,以免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冬季皮膚容易乾癢尤以小腿前側最先癢 選對保濕產品還須擦對時間才有效否則等於白擦
天氣越冷,人體出油量會降低,遇到乾燥氣候,就更容易有乾癢問題,尤其是小腿前側,因為皮膚薄、皮脂腺密度低,通常是最先癢的部位。
防疫勤洗手但你洗對了嗎? 皮膚科醫師提醒錯誤洗手恐導致指甲周圍又紅又腫小心「慢性甲溝炎」找上門
慢性甲溝炎的症狀包含指甲周圍長期發紅腫脹、觸壓會有輕微疼痛、甚至指甲變厚變形,此外也可能伴隨念珠菌感染。不同於急性甲溝炎,急性甲溝炎會有更強烈紅、腫、熱、痛和化膿的表現。
出門旅遊最怕「動暈症」!專業藥師提醒:暈車藥吃對時間才有效 常見兩大成分使用方式比一比
暈車、暈船、暈機都屬於醫學上所稱的「動暈症」,常見症狀有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起因與視覺及前庭系統的知覺衝突有關。
《冬季戀歌》招牌圍巾準備好了沒? 氣溫驟降國健署提醒禦寒保暖8大要點快筆記!
冬天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對於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及長者,當氣溫驟降或溫差過大時,容易引發血管收縮,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急性中風發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