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症狀別與腸胃病、背痛搞混了! 遠離7大危險因子不讓「癌王」奪命

胰臟癌7大症狀別與腸胃病、背痛搞混! 遠離危險因子不讓「癌王」奪命

2021.07.26【元氣gogo 編輯部/台北報導】新北市國民黨議員唐慧琳於2020年傳出罹患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並已進入第3期,後續接受治療,仍在25日清晨傳出不幸病逝的消息,享年49歲。在政壇上,有俠女風範強悍敢言的唐慧琳,年紀不大卻因胰臟癌病逝,令人感到惋惜。

雖然胰臟癌的發生率相對其他癌症要低,但卻是台灣10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8位,晚期胰臟癌預後差,5年存活率低於5%。(圖片來源/pixabay.com)

胰臟癌在早期幾乎無症 少數有症狀也難察覺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為何胰臟癌有「癌王」之稱,是因為胰臟癌在早期幾乎無症狀,所以難以察覺,即使少數出現症狀,也很容易與腸胃疾病或背部問題混淆

沈彥君進一步指出,胰臟癌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食慾不佳、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背痛、突然血糖升高、體重明顯下降、黃疸、脂肪便等。胰臟癌發現時大多都為晚期,此時癌細胞往往已侵犯到鄰近組織或已轉移,後續治療也較棘手。

雖然胰臟癌的發生率相對其他癌症要低,但卻是台灣10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8位,晚期胰臟癌預後差,5年存活率低於5%。許多知名人士如: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香奈兒創意總監「時尚老佛爺」卡爾拉格斐、我國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資深名嘴劉駿耀、聯安創辦人李文雄、演員李麗鳳等,皆因罹患胰臟癌而相繼離世。

避免吸菸、飲酒,維持標準體重,有助降低罹患胰臟癌風險。(圖片來源/pixabay.com)

遠離7大危險因子 降低罹患胰臟癌風險

相關的危險因子包括:吸菸、飲酒、肥胖、第二型糖尿病、慢性胰臟炎、胰臟癌家族史和特定基因疾病等,避免吸菸、飲酒,維持標準體重,有助降低罹患胰臟癌風險。

最後,沈彥君也提醒,胰臟癌早期難以被發現,除了因為症狀容易與腸胃疾病或背痛混淆外,胰臟的位置在身體中央,胃後方的後腹腔位置,一般的腹部超音波檢查無法全面偵測胰臟是否有病變,以零輻射磁振造影(MRI)進一步檢查,才能一窺胰臟的全貌。保持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掌握早期診斷、盡早治療的先機。

更多元氣gogo文章:
▸壓力導致的白髮可逆轉 紓壓有助恢復原來髮色但自然老化不算
▸盛夏芒果生產旺季 好好享用當季芒果帶給健康的7個好處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