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參考國際實證並串接健保資料發展出本土「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提供 35至70歲的民眾計算未來10年後罹患5種主要慢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中、低風險。
每月彙整: 八月 2021
兄弟象前總教練「萬人迷」王光輝肝癌病逝 肝癌確診多為晚期定期檢查可及早發現病灶
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因肝臟神經多在肝表面,當肝臟發生病變,症狀不明顯也不會有明顯疼痛,這也是為何肝癌等到有明顯症狀後,被確認時往往已進入晚期。
想要保有良好的睡眠品質 專家建議:睡前千萬別做這7件事
失眠已經成為一種世界上的流行病。尤其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許多人出現失眠症狀,通常在睡著4小時後醒來,而且無法重新入睡。
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4癌篩檢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成
經資料分析顯示,截至2021年7月底4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已超過240萬人次,相較2020年同期篩檢數量減少約1成。
高溫炎熱避免熱傷害記得多補水 從尿液顏色簡易判讀喝水夠不夠!
為鼓勵民眾多喝開水,國民健康署特提出「喝開水5要訣」的技巧,並謹記處於高溫環境時,要多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如患有疾病建議諮詢醫師喝水量。
年過50新陳代謝變慢減肥變得更有難度 6種方法克服年齡帶來的體重增加
隨著年齡的增長,減肥這件事情會變得更有難度,因為新陳代謝會變慢,壓力積聚導致荷爾蒙失調,而且通常會比以前更喜歡久坐不動。
氣象預報結合健康警示 「健康氣象APP」跨領域整合幫你守護健康趨吉避凶
「健康氣象」為關心國人的健康,率先提供「熱傷害」預警服務,同時也提供配套功能,讓大家可以將這份關心訊息,分享給家人與朋友,提醒隨時注意「健康氣象」的疾病預防與叮嚀。
8種適合50歲以上族群 幫助保持身體最佳狀態的超級食物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一些重大的生理變化,男性和女性都容易受到骨質流失、肌肉流失、荷爾蒙變化等的影響。
三餐「老外族」無法有效補充蔬菜和水果 包裝果蔬汁幫助攝取該怎麼選?
對許多外食族群無法有效補充蔬菜和水果而言,會期望能藉由包裝果蔬汁攝取所需營養,不過事實真的如此嗎?選擇時又該注意什麼呢?
多吃胃藥顧腸胃? 專家破除迷思:長期服用胃藥會使胃酸失去殺菌能力
胃酸的殺菌力很強,如果長期服用胃藥會使胃酸失去殺菌能力,使胃腸細菌過度生長,造成壞菌入侵,反而增加感染風險。